拉稀带血

拉稀带血

拉稀一般指腹泻,腹泻带血的原因通常包括胃黏膜损伤、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息肉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如下:1、胃黏膜损伤胃黏膜损伤通常与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一次性大量饮酒等因素有关,使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受到破坏,患者可出现腹泻带血、反酸、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胃黏膜损伤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饮食方式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病情。可以遵医嘱使用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使用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2、肠炎肠炎多与病原体感染、食物刺激、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受炎症的刺激,肠道黏膜发生损伤,引起破溃、出血,混合于粪便排出体外,可出现腹泻带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和户外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为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可以使用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肠道菌群调节药物进行治疗。存在有细菌、真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要使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腹泻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洛哌丁胺、地芬诺酯、蒙脱石散等止泻药进行治疗。3、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通常是由于志贺菌感染所致,志贺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可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小血管微循环障碍,使肠黏膜发生坏死、溃疡,溃疡部位的黏液、细胞碎屑、血液等成分渗出,可出现腹泻带血、腹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细菌性痢疾患者应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适当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缓解病情。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肠息肉肠息肉多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息肉表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受排泄物压迫和刺激,可导致息肉表面糜烂、溃疡,进而出现腹泻带血、里急后重感、腹痛等症状。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舒林酸、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息肉发生、延缓息肉生长。出血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息肉体积较大或有癌变倾向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比如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等。出现腹泻带血的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肛肠科等科室就诊,通过体格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胃镜检查、腹部CT检查、病原学检查、结肠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明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