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癌是发生于皮肤的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主。皮肤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度的日光曝晒、放射线、砷剂、焦油衍化物等长期刺激有关,烧伤瘢痕、黏膜白斑、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砷角化、着色性干皮病、日光性角化、射线皮炎等皮肤损害也可继发皮肤癌。皮肤癌好发于头面部和下肢,多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源于皮肤或附件基底细胞,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很少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出现多种皮肤异常,如斑块、结节等,破溃者溃疡边缘呈鼠咬状。皮肤鳞状细胞癌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癌灶表面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癌细胞可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皮肤基底细胞癌对放线敏感,可行放射治疗,早期也可行手术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亦敏感,易发生转移。若癌灶发生在下肢,且伴骨髓浸润,则需要考虑截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