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也称强迫性障碍,病因并不明确,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有人认为得了强迫性就很难治疗好,但其实如果经过规范科学的治疗,强迫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治,而且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还是很好。一、药物治疗,个人认为这是强迫症的首选治疗1、药物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是SSRIs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其中强迫症的一线选择药物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而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瑞波西汀、米氮平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很弱,虽然它们能够治疗抑郁症。而氟伏沙明因半衰期短,需要每日分三次服用,日剂量要达300mg/d,且效果并不优于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这三种药每日一次服用。)2、足剂量:用于治疗强迫症时的剂量通常要高于治疗抑郁症,如氟西汀通常要用至40-60mg/d;帕罗西汀40-60mg/d;舍曲林150-200mg/d。3、足疗程:通常急性期、剂量充分的情况下,至少需要2-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后继续巩固维持治疗至少1年。4、关于合并用药:在单药足剂量、足疗程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不建议合用氯丙咪嗪或另一种SSRIs类药,因安全性降低,且疗效未必理想。再有对于使用“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患者,如合用利培酮、奥氮平、阿立派唑、奎硫平等精神病药,建议慎重考虑!治疗不是用药品种越多越好,否则只会降低安全性及增加治疗成本。二、无抽电痉挛治疗:如果同时出现严重抑郁伴消极观念,电疗是有帮的,能明显改善情绪,但对强迫症状本身效果并不理想。三、心理治疗,无论是强迫症(也称强迫性障碍)还是抑郁症(也称抑郁性障碍),本人都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出现必然都有心理因素为基础,与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性格特点密切相关。近期的工作、学习、人际压力等成为发病的诱因,所以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基础上,有必要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以帮助病人更好的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心理治疗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短程也需要十几次。任何治疗都需要坚持,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不要轻易放弃。四、外科手术治疗,不建议使用。“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效果持续数月后症状反复,仍需药物治疗。该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这里,我还特别想说一下,家庭如何能帮到病人,特别是孩子。心理问题通常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人从一出生,就与家庭成员发生了互动,家庭成员从孩子一出生给他的各种反馈(语言、表情、语气等)就形成了孩子对自己的看法,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人际模式,长大后,孩子带着这些形成的自我印象、性格及人际模式进入社会,与人交往而形成他的人际关系及情商,这又进而影响到他的抗挫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所以家庭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治疗不仅仅是改变患者,家庭成员也要有所变化,才能帮助到患者。父母太强势、太控制,孩子容易出现强迫、抑郁。改善亲子关系,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病情。本文由于靖医生本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