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肛门指检:90%以上直肠类癌多发生于距肛缘上4~8cm的直肠前壁和侧壁,直肠指检常可扪及直肠壁黏膜下活动、光滑、质硬且界限清楚的肿块。
2、肠镜检查:肠镜下可见到有广基息肉样隆起,多为单发,呈灰白色或黄色隆起型黏膜及黏膜下肿物,质地硬,有完整的黏膜覆盖。
3、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类癌的诊断帮助较大,直肠类癌的EUS表现为黏膜内低回声图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外形光滑,有助于确定患者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4、病理检查:因直肠类癌位于黏膜下,表面有正常的黏膜覆盖,故做活检应取到黏膜下肿瘤组织才有价值。
5、肿瘤标志物:由于直肠类癌在胚胎期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鞘,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可提高直肠类癌诊断的正确性。
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烯醇化酶、嗜铬粒蛋白A、囊泡突触素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瘤细胞可阳性;CEA、EMA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
6、影像学检查:CT、B超可了解类癌的局限范围,有助于肿瘤的定位,此外,直肠类癌有恶化、远处转移倾向,>2cm的直肠类癌极易发生远处转移,以肝转移多见。
行腹部CT、彩超检查可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