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独家: 舒畅为陈一冰疯狂 派姐姐观战并打电话解说 舒畅很喜欢看体操比赛,最喜欢的运动员就是“吊环王”陈一冰,本想到现场给偶像加油,但因忙着拍戏未能抽身,于是舒畅派姐姐去观赛和拍照,并让她在电话里“现场解说”。 谈起陈一冰的“历史”,舒畅开始滔滔不绝:“虽然他只有24岁,从事体操训练却已经整整19年了,他拥有卓越的体操水平和精湛的专业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超强的心理素质,在不断挑战高难度的过程中,他都能够保持平稳的竞技状态。”最让舒畅佩服的,是陈一冰的乐观和坚强:“无论成功与失败,他的脸上都始终挂着灿烂的微笑,感染着所有观众。”舒畅还不忘勉励自己:“我要向一冰学习,不断攀越梦想的高峰。” 陈一冰,一个冷酷的名字,但名不副实,其人却有着一张阳光帅气的面孔,笑起来特别灿烂。21岁才获得世锦赛冠军,在体操界,陈一冰算得上是典型的大器晚成选手。技术全面、心理素质好,这是对陈一冰的评价。因为这些优势,陈一冰现在也被认为最有可能在杨威、李小鹏等老将退役后,扛起中国男子体操领军人物的大旗。 为什么叫“一冰” 陈一冰是个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人,跟他在一起做采访时,他会替你开车门、拿东西,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陈一冰都是笑着回答记者的每一个问题,这些小小的举动时时刻刻都让你感觉到他的绅士风度。然而正式的采访开始后,又一个不一样的陈一冰出现在记者面前。一边说话一边习惯性地把玩着手里的手机,等到终于把手机收起来后又开始拿着咖啡杯不放,说到开心处笑起来的时候,秀气的五官就被挤成一团。陈一冰身上的孩子气一览无遗。 陈一冰能走上体育之路,和家中浓厚的体育氛围有直接关系。他爷爷是体育多面手,短跑、跳高、乒乓球都玩得不错;他爸爸则更加专业,滑冰水平不比专业运动员差。陈一冰的名字,就是因为他爸爸在一次滑冰比赛中拿到第一名才定下的。 出生时只有4斤2两 陈爸爸说,他知道练体操很苦,但是没办法,小时候,陈一冰的身体太弱了:“一冰是5岁的时候开始练体操的,那时候想让他练体育主要是因为身体太弱了。一冰是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只有4斤2两,简直太轻了,一出生就被放进了保温箱,一个星期才出来,医生都说这孩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所以到后来一直身体都不好。”后来陈爸爸在体育馆上班的表姐提出:让孩子练体育吧,陈爸爸和陈妈妈觉得这样能让一冰的身体变得健壮起来,就同意了,而在孩子练什么项目的问题上,他们还是非常有理性的:“一冰五岁就去天津业余体校练体操了,我们让他练体操就是因为他个子小,我们觉得可能适合练体操,因为其他项目都要求高个子的,加上我们俩的个子也不高,所以最终就选了体操,我们把孩子送去了,正好碰到了他的启蒙教练赵奇,赵老师看了看他,说还行,就把他留下了。” 一度笼罩在师兄光环下 陈一冰5岁就开始了体操生涯,但真正到2005年才开始出成绩。在这之前,他一直被笼罩在老乡兼师兄董震的光环下。虽然董震比陈一冰大了7岁,但陈一冰成长时,正是董震的巅峰期。尤其是董震1999年勇夺天津世锦赛吊环冠军后,更使得陈一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的时间,我没有出什么成绩,那些日子里,我心里非常着急。最害怕的就是亲友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陈一冰说:“那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就是那种感觉,好像一下子没有了目标了,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苦的训练是为了什么,没有目标,没有自信。”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失意的董震退役,吸取董震的教训,陈一冰在强化吊环优势的情况下,全面出击,在多个项目上都拥有了一定实力。这也为陈一冰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如今,陈一冰终于迎来了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这对我来说是最高的个人荣誉,我为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陈一冰承认:“赛前我有点紧张,但是我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准备,我相信凭借我的实力我可以赢。” 最爱狗狗和仓鼠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陈一冰爱好上网,还建有自己的博客,就在吊环比赛前,陈一冰还特意更新了一下自己的空间,他在日志中写到:“还有7个小时就是吊环决赛了。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过来看看大家给我的留言,让我感觉一下我身后那巨大无比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你们,感觉到你们对我的喜爱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的。我曾希望18日吊环决赛的时候是个大晴天(因为阴天下雨的时候我的肩伤和脚伤都会很疼),果然今天老天给了我一个大太阳。希望我晚上的表现也能给你们带来快乐。”陈一冰没有食言,他的表现让所有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快乐。 很多细心的观众都从电视转播中看到陈一冰的左手上套着一个红红的手链,“是谁送的?”“陈一冰有女朋友了?”对此,陈一冰曾在一次采访中予以了澄清,他调皮地向记者交代:“手链是个女孩送我的,但并不是女朋友。”他现在最宝贝的是他养的宠物狗狗和仓鼠。生活中有不少女孩倾慕陈一冰,但他表示自己现在还真是没有女朋友,因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体操。谈到自己理想中的意中人,他说,自己不是很注重对方的外貌,更看重的是对方要通情达理,懂得体贴人,至于长相,差不多就行了。 8月21日,中国体操队与“体操王子”李宁和马艳红、李春阳、李小双等历代体操人在北京大学齐聚一堂,共庆九金辉煌。在本届奥运会中获得男子吊环金牌的中国体操队队员陈一冰在接受新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休息。 陈一冰提起在主场比赛的感受时说:“主场比赛感觉挺好,语言通,方便,顺利,吃饭也习惯。能听懂的加油声就更不一样了。对加油声之前想象过,一想就很紧张,虽然真正进场也紧张,但是挺好,感觉到力量。” 当记者问陈一冰此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他说:“最想做的事情是休息,现在真的挺累。” 独家:大家眼中的陈一冰 爷爷:“孙子可乖了,就喜欢静静地呆着看书,不闹、不张扬的。”奶奶:“我身体不好,可是孙子的比赛一定要看,所以连药都准备好了,生怕激动过头。”邻居:“这孩子从小就很刻苦,别的孩子都贪玩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去训练,回来还要忙着做功课。整个院子里的男孩,就属他最听话、最有礼貌。”爸爸:“儿子特别懂事,每次出国都记得给我买礼物,我一直很感动。”妈妈:“儿子永远都是孩子,得不得金牌,对我们来说早就不重要了。奥运后,赶紧放假吧,孩子都这么多年没回家了。” 三过家门而不入 每一次看到有关儿子的报道,陈妈妈都剪下来,包括各种比赛的照片,无论是黑白的、彩色的、打印的,甚至还有粉丝用电脑合成的,现在已经集了厚厚一本。这是陈妈妈所能做的一切,可陈一冰都没有时间仔细看,因为7年来他只回过家一次,但他也没有在家里过夜。那次是因为陈一冰的钱包被偷了,马上又要出国比赛,当时火速赶回天津补办身份证,只在家坐了一下就走了。 05年十运会在天津举行,陈一冰回到家乡后却来不及回家,父母只好亲自赶到宾馆,只为了见儿子一面。由于常年来见不到陈一冰,只能通过网络与他交流,为此陈妈妈学会了上网,学会了使用聊天工具,甚至学会了视频和百度贴吧。 一枚枚奖牌、一张张相片、一本本证书、一个个旧旅行箱,阿姨都能清楚地说出年代、地点、背景和故事,甚至连每个采访过一冰的记者,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坐在狭小的屋子里,一瞬间想到了那句话“我要给父母买个大房子”,连我们的记者都被深深感动着。 情系父母尽孝心 陈一冰是个很细心的人,懂事听话,而且十分孝顺。每次过年、过节、过生日,他总会记得给父母寄礼物,每次出国比赛,除了打长途电话陪父母聊天,还会带回各种纪念品。 在卧室里有一个小柜子,上面堆着一排洋酒,那都是陈一冰每次出国比赛时专门买回来孝敬父亲的,可是陈爸爸从来都舍不得喝。他总是讲:“舍不得啊,还是等奥运会结束后,儿子回来陪我一起喝吧。”桌子上还摆着一支烟斗,那是陈一冰首次拿到世界冠军后在巴西买的,一直被陈爸爸精心珍藏着。陈一冰省吃俭用惯了,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全部的工资和奖金交给了家里,自己平时就靠训练费生活。最让陈妈妈难忘的是,有一次儿子买回两台洗脚按摩器和两支电动牙刷,说让老两口感受感受最新的高科技产品。陈妈妈常常说:“儿子,忙你的吧,别总惦记着给我们买礼物。”一冰就憨憨地一笑,不多说话。 爱好实况足球游戏 06年世锦赛结束后,著名书法家乐天答应送给体操队每人一张书法作品,当时陈一冰说:“给我写个‘奥运圆梦’吧。”这幅字一直挂在陈妈妈家里,陈妈妈开玩笑说:“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下次请书法家再写个‘梦圆奥运’吧。” 陈一冰十分厚道,从不参与是非,相信“简单的人拥有大智慧”的理念。这个表面上开朗的小伙子,却拥有着双重性格。闲暇之时,他最喜欢打游戏和唱歌,实况足球是他的最爱,经常约三五好友去KTV唱歌。 对一个母亲来讲,儿子就是儿子,她不会在乎儿子得不得金牌,因为成长远比成功更加重要。陈妈妈说:“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奥运会结束后,他能放个小假,回家住上几天。我会天天给他做西红柿炒蛋和土豆辣子,再多买些橘子,这些都是他最爱吃的。” 在采访的最后,带着对一冰的祝福和期待,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间小屋。不管怎样,引用陈妈妈的那句话“成长总比成功更重要”,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更高……
